宁夏产权交易所
欢迎致电 宁夏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 交易业务:0951-6024119| 金融业务:0951-6019518| 服务时间:09:00-17:00
请登录 |注册|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宁党发〔2019〕19号 来源: 日期:2020-10-13 访问量:0.0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党发〔2019〕19号)

各市、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区直各部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直属事业单位,中央驻宁各单位,各大型企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髙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三大战略”,深化改革开放,破除区域间的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

二、建立完善区域战略统筹机制

(一)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以“一带一路”建设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为引领,积极对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建设,推动宁夏在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展。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完善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载体、开放政策,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化改革开放创新,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新时代宁夏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财政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自然资源厅等配合,各市、县(区)共同落实]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宁夏空间规划为基础,建立区域联动机制,促进银川都市圈、沿黄生态经济带、中南部地区共同发展。推进银川都市圈建设。以创新、绿色、智慧、宜居为目标,发挥银川首府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银川、石嘴山、吴忠和宁东一体化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作互补、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清理地方保护和行政壁垒,畅通区域经济循环,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聚集,形成同城效应、整体优势,打造宁夏经济的核心增长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引领区、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卫生健康委等配合,有关市、县(区)共同落实]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科学布局沿黄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提高开发水平,推动沿黄四市一地错位互补、协调联动、互动发展。强化流域共治责任,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让母亲河永远健康。推动沿黄地区产能改造提升、园区整合发展、产业有序转移,建设一批生态产业园区,发展节能环保的高端产业和循环经济,打造产城融合、人水和谐的生态经济带。银川市突出“塞上湖城、绿色宜居”城市特色,加快集聚高端人才、现代金融、先进技术等核心要素,提升对沿黄生态经济带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石嘴山市突出“山水园林、尚工逸城”城市特色,加快推进宁夏东北部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吴忠市突出“滨河水韵、生态休闲”城市特色,建设成为沿黄城市带上独具特色的滨河城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卫市突出“沙漠水城、枸杞之乡”城市特色,提升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建设西北交通物流节点城市、旅游休闲度假城市、云计算产业基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聚焦现代煤化工产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推进宁东与银川滨河、吴忠太阳山地区一体化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级现代煤化工基地,打造全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配合,各市、县(区)、宁东管委会共同落实]中部干旱带以防沙治沙、生态保育为重点,积极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探索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构建中部防沙治沙带。南部山区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重点,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中心村集聚,探索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建设六盘山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屏障。固原市突出“红色六盘、避暑胜地”城市特色,重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建设成为宁夏南部地区人口集聚的中心城市、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红色文化旅游城市。[自治区林草局牵头,农业农村厅、水利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配合,有关市、县(区)共同落实]推动区域间合作互动,强化银川都市圈龙头作用。鼓励银川都市圈和沿黄生态经济带产业园区、大型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加强与中南部地区的人才技术、劳务培训和就业合作,吸纳中南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就业;鼓励企业到中南部地区投资置业、开发资源,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户增收。中南部地区要建立完善劳务合作转移对接机制,建立集群式劳务输出转移基地,促进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配合,各市、县(区)共同落实]

(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符合条件的未落户农民工在流人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把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生产效益、生活品质、生态价值的美丽宜居村庄。建立农村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乡村生态环保体系、乡村文化体系、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农民民生保障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牵头,公安厅、文化和旅游厅、生态环境厅、教育厅、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民政厅等配合,各市、县(区)共同落实]聚焦“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推动资源要素向深度贫困地区聚集,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抓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途径。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区、市、县三级定点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村引进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带动群众增收。广泛动员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推动形成长效机制,凝聚脱贫富民强大合力。[自治区扶贫办牵头,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各市、县(区)共同落实]

(四)统筹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保护优先、集聚开发,依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基础和发展潜力,合理确定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比例,划定“三区三线”,明确最适宜开发区域、较适宜开发区域、较不适宜开发区域、最不适宜开发区域的保护与开发定位。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规范开发行为,管控开发强度,将国土空间开发行为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在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中实行差异化评价考核,促进各区域可持续发展、共同发展。[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牵头,各市、县(区)共同落实]

三、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

(五)促进城乡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消除歧视性、隐蔽性的区域市场准人限制。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完善配套政策,打破阻碍劳动力在城乡、区域间流动的不合理壁皇,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引导科技资源按照市场需求优化空间配置,促进创新要素充分流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科技厅等分别牵头,各市、县(区)共同落实]

(六)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要素市场自由流动、产业发展协同联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为重点,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动积极融人全国统一大市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市场监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住房乡建设厅等分别负责,各市、县(区)共同落实]

(七)完善区域交易平台和制度。建立健全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初始分配与交易制度,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统一的国有产权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优先在引黄自流灌区开展水权交易试点,鼓励取水权人通过节约使用水资源有偿转让相应取水权。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扩大市场主体范围,构建多方参与的电力市场,大幅度提高市场化交易电量。建立更加有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建设,建成全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政府资源配置和交易监管方式,推动市场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牵头,自然资源厅、水利厅、生态环境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等配合,各市、县(区)共同落实]

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机制

(八)加强省际交界地区合作。积极开展与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战略合作,加大精准招商力度,推动建立产业对接协调机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与沿海地区的飞地经济合作,建立省区间对接会商机制。推动苏州工业园与银川合作共建苏银产业园,推进双方务实合作。继续加强与山东、浙江等省区的合作,推动建立市场化跨省区电力交易机制,确保宁东一山东、宁东一浙江、上海庙一山东三条直流输电工程长期稳定运行。加强与内蒙古、陕西、甘肃等毗邻省区合作,加快银西、包银、中兰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区域水资源、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等资源的有序开发和高效利用,加强与呼包银榆经济区、西兰银经济区合作交流。强化宁东基地、鄂尔多斯、榆林能源化工“金三角”地区合作,协同推进基础设施连通、产业对接协作、生态环境保护等。建立完善与新疆等省区劳务合作转移机制。[自治区商务厅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水利厅、自然资源厅、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等配合,各市、县(区)共同落实

(九)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深入贯彻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坚持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协作机制,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做实乡村结对帮扶,扎实做好闽宁示范村建设,推动产业、劳务、人才等方面精准对接,进一步深化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持续推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拓宽合作领域,拓展帮扶空间,发挥双方优势,提升帮扶成效。[自治区扶贫办牵头,党委组织部,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工商联等配合,各市、县(区)共同落实]

(十)促进流域上下游合作发展。加强黄河上下游省区以及泾河、渝河、茹河、葫芦河等跨省流域的省区合作,重点与甘肃、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建立健全规划对接机制,构建流域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护、水生态修复,严格流域环境准入标准,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实施保护黄河母亲河行动,严格控制黄河沿岸、河湖湿地水体污染和周边区域开发建设。[自治区水利厅、生态环境厅牵头,有关市、县(区)共同落实]

(十一)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新格局。充分发挥中阿博览会国家级平台作用,聚焦经贸技术合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宁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节点作用,加大与欧美日韩、中亚、中东、东南亚经贸合作,促进货物、服务、资金、人员、信息等双向便利流动,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建设,推动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营,支持银川航空口岸构建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主、有竞争力的区域航空枢纽。(自治区商务厅、发展改革委等牵头落实)

   五建立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

(十二)探索建立生态和利益补偿机制。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污染物减排补偿、水资源节约补偿、碳排放权抵消补偿制度。以满足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为基础,对完成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指标的市县,自治区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进行纵向补偿。积极稳妥发展生态产业,建立健全绿色标识、绿色采购、绿色金融、绿色利益分享机制,引导社会投资者对生态保护者进行补偿。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黄河宁夏过境段流域内开展试点,积累总结经验,逐步扩大到清水河、苦水河、葫芦河、泾河等流域。围绕风能、太阳能、煤炭等重要资源,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调控相结合,探索建立宁夏向山东、浙江输出电力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健全依法建设占用自然生态空间和压覆矿产的占用补偿制度。严格落实矿产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规定,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财政厅牵头,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厅、发展改革委等配合,有关市、县(区)共同落实]

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十三)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深人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逐步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标准合理、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规范自治区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的支出责任分担方式,推进地级市与市辖区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逐步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调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重点向贫困地区、薄弱环节、重点人群倾斜,增强市、县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逐步缩小县域之间、地级市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自治区财政厅牵头,各市、县(区)共同落实]

(十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层次。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巩固基本医疗保险自治区级统筹,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自治区统筹政策,稳步提升失业、工伤保险待遇水平。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医保局、教育厅分别牵头,财政厅、卫生健康委等配合,各市、县(区)共同落实]

(十五)推动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街接。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促进各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效衔接,以标准化手段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完善简化社会保险转续流程,推行网上认证、网上办理接续。加快建立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跨城乡跨区域流转衔接制度,推动跨省转移接续,加强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合作。积极推进银川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带动全区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等配合,各市、县(区)共同落实]

七、创新区域政策调控机制

(十六)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指导目录,根据宁夏空间规划推动产业优化布局、错位发展,加大对中南部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保障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用地需求,对中南部地区实行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倾斜。全面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贫困县可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全区范围内流转使用。对重点生态功能区、敏感区和脆弱区实行红线管控,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区)要严格执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人负面清单,加强动态监控和监督管理,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约束产业发展,严格管理各类建设开发活动,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产业转移承接过程中的环境监管,防止跨区域污染转移。着力培养本土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制定完善鼓励人才到中南部地区工作的优惠政策,支持各地根据发展需要制定吸引国内外人才的区域性政策。[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分别牵头,各市、县(区)共同落实]

(十七)建立区域均衡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对市县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逐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升市县特别是财力薄弱市县财力水平,增强市县履行财政事权的支撑能力。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合理界定事权,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转移支付,属地方事务的划人一般性转移支付。完善市辖区财力保障机制,设区市要切实肩负起保障市辖区财力、均衡市辖区财力水平的主体责任,确保市辖区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自治区财政厅牵头,各市、县(区)落实]

(十八)建立区域政策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配合联动机制。围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脱贫富民战略、生态立区战略,加强政策研究和储备,强化公共财政对跨区域交通、水利、生态环境、民生等重大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引导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现代金融服务更多惠及特殊困难地区、弱势群体和薄弱环节。探索建立企业股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股权质押贷款业务,支持股份制企业通过股权质押融资。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加强金融企业财务监管,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建立严格有序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科学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加强动态监测预警,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地方金融监管局分别牵头,各市、县(区)共同落实]八、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保障机制

(十九)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保障体系。坚持和加强党对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的领导,强化市、县(区)主体责任,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区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协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发展监测评估预警,逐步建立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客观评价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为区域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研究论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规制度,明确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明确地方政府、部门职责。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重大问题及时向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报告。(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地各有关部门共同落实)

普惠性产权资本市场平台
Copyright @ 宁夏产权交易所. 版权所有 (C) 宁ICP备16002169号-1